“中国这十年·教育这十年”西财篇章之九: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8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答好改革攻坚的时代考题,当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探路者”。2012年,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四大核心战略”,构建“四位一体”核心战略支撑体系,强调以制度完善保障发展。2013年,学校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学校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学校十二届三次党代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意见》,就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安排部署;2016年,学校十二届五次党代会审议通过《西南财经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通过理念、制度、能力、方法等的革故鼎新,不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2018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学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战略目标,谋划确定“八大改革和建设任务”,聚力建设世界一流。2019年,学校十三届二次党代会对我校“校院两级管理、三级架构”改革进行再优化,提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2020年,学校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点”,破立并举、协同推进,着力构建西财特色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2021年,学校对《西南财经大学章程》进行了修订,系统集成、一体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学科调整优化两项改革攻坚,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动力机制。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十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学校固根基、扬优势、建机制、提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绩斐然。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西财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决胜未来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十年来,学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体系

学校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凝练大学治理的经验和原则,扎实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西财实践。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务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书记校长“每周一上午”定期沟通机制和“3+X”重要事项酝酿沟通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更加巩固。坚持把治理能力作为干部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主战场,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党的建设和改革攻坚的最前沿,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创新学术组织建设机制,加强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研究院)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运行机制。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学术评价导向,完善校院两级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立一流学科建设委员会,完善学科带头人遴选与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教授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进一步完善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接诉即办”机制,进一步做好书记信箱、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等工作,不断畅通沟通渠道,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信息公开事项的第三方测评中获得“可作为信息公开典范”的评价。

二、十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校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完善基层治理结构

学校大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三级架构改革,加强学院改革,更好地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内部治理结构体系。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三级架构”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与学院(研究院)的职责边界,建立各自对应的责权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职能部门和学院(研究院)协同联动。坚持以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系所、教学团队、教研中心等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推进校内“放管服”改革,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加强二级单位自律机制建设。

全面深化学院(研究院)改革。深入推进学科调整优化,新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经济与交叉科学创新研究院等,调整优化组建金融学院和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对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经贸外语学院、经济数学学院、人文(通识教育)学院等进行更名,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创新活力。完善学院(研究院)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加强学院二级教代会(教职工大会)建设。完善学院(研究院)办学质量监测和保障机制,建立学院(研究院)发展质量自评、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促进职能部门作风转变。优化机关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大力实施机关部门管理服务效能提升计划。强化系统集成与业务协同,建设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事务服务平台,促进办事流程规范化、管理服务高效化。完善行政效能监督检查机制以及机关职能部门考评体系,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激励约束。

三、十年来,我们全面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依法治校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蹄疾步稳、激越相前。学校入选“教育部法治工作创新实践试点高校”和“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十大典范高校”。

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意见》,描绘出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西财图谱”。颁布实施《西南财经大学章程》并修订完善,2022年5月获教育部核准。坚持以学校章程为统领,不断完善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

全面提升依法治校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设立法律事务管理办公室,建强法律顾问队伍。完善师生权利保护和救济机制,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完善申诉处理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健全经济业务活动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学校内部控制手册和学院(研究院)内部控制指南。加强全过程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归口管理模式,搭建合同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建立标准合同文本库。优化印章使用审批机制,建立印章管理清单制度。完善无形资产动态追踪保护机制,推进学校商标注册及续展工作。开展二级单位法律风险摸排专项行动,完善法律风险分级管控及排查治理体系。

持续彰显法治教育实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推进法治教育共同体建设,联合成都中院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深度参与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典范“温江法律学院”建设。依托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师生法律援助模式,提升新时代法律援助精度效度。弘扬宪法精神,定期开展宪法法治知识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宪法宣传周”、“法制宣传师生活动月”、“学宪法讲宪法”比赛、“宪法卫士”行动计划等活动,切实提升师生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破五唯”,带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系统改革,推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激发内涵发展新活力。

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内化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各领域、各环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健全“五育”并举综合育人机制。实施《“新财经”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新财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以“智能+”和“物联网+”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专业。坚持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育人,构建“四跨四融”培养模式。强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项目制”四制协同,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本硕博贯通化”五化联动育人。深化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创新性学习、过程性课业评价-非标准化考试“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推广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持续修订完善《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标准与奖励办法》,实现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成果、文学艺术成果、体育竞技成果、专业竞赛成果的等效评价。出台《科研育人实施办法》,建立了科研育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基金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等制度,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科研管理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完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优化以综合业绩为导向、代表性成果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促进职业发展涵养西财情怀的实施办法》,引导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综合评价导向,扩大高水平代表性成果评价权重,健全以校外专家匿名评审为核心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注重成果创新性和对本学科的贡献度。完善促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机制,制订实施《西南财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五、十年来,我们着力构建联动共享治理环境,全面提升高效能治理支撑保障能力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主动适应大学治理外部环境变化和新的时代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系统观念推动校园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带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提升。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责任到人到岗的安全运行机制,形成全链条风险防控管理闭环。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持续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安全防控体系,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机制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

大力推进数字化治理。顺应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教学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围绕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内部控制等管理服务现代化要求,优化和再造管理服务流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实施“数字素养提升计划”,提升师生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提升办学资源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探索大学多校区治理模式,突出教书育人功能,加强校区资源整合力度,制定实施《光华校区资源利用优化方案》,推进“一轴四区一园”建设,细化“定量配置+共享办公+超额付费”的资源配置方式,持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资源优化供给能力。加强光华校区家属区综合治理,创新“学校引导、校家共建、依法依规、从严管理”的治理模式,以网格化为抓手,建设美丽智慧幸福家园。加强顶层设计与运行机制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成立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完善财务与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经济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专业技术领域咨询机制科学化、合理化。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参与机制。成立西南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积极探索社会深层次参与、全方位支持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联动”机制,构建以社会需求、学校战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全链条监控体系。完善与“一行两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密切合作模式。建立重大合作协议(项目)统筹落实与督促反馈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大学治理新格局,持续推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西财
官网